3月18日,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《重慶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“十四五”規劃(2021—2025年)》。 3月18日,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《重慶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“十四五”規劃(2021—2025年)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。 《規劃》指出,2020年,重慶市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由2015年的4000億元增加至7600億元,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由2015年的18.7%提升至32%;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2300億元;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逐年遞增,占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1.57%提高到2020年的2.11%;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為1.61%。累計獲批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、國家企業技術中心37家,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來渝建立創新機構、產業研究院101家;發布國內首個自主開發180nm全套硅光工藝PDK、全球首款Micro—LED智能手表;鋁合金產業基本實現對國家所需重點關鍵鋁材品種全覆蓋,西南鋁業集團成為國內唯一的國產大飛機鋁材供應商。 《規劃》提出到2025年的發展目標,在新型智能終端、新型顯示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、先進材料、生物醫藥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、新興服務業等領域形成若干千億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,在集成電路、高端裝備制造、綠色環保等領域形成若干500億級的產業集群,衛星互聯網、氫能與儲能、生物育種與生物制造、腦科學與類腦智能、量子信息等產業在全國形成一定優勢。 《規劃》明確了十類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,涉及集成電路、新型顯示、新型智能終端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、生物醫藥、生物醫藥、高端裝備制造、綠色環保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以及新興服務業。其中,高端裝備制造要求提升先進傳感器和智能儀器儀表產業發展能級。 《規劃》還提出了五種面向未來的先導性產業,包括衛星互聯網、氫能與儲能、生物育種與生物制造、腦科學與類腦智能以及量子信息。其中,在量子信息產業發展重點中提到,開展激光器、調制器、探測器等核心器件技術研究,實現量子通信領域核心元器件自主可控。 《規劃》明確了五項重大工程,包括集群梯次發展工程、優質企業培育工程、科技創新引領工程、應用示范推廣工程和成渝協同發展工程。 《規劃》部署了五項保障措施,包括加強組織領導、加強政策扶持、加強產業引培、加強人才供給和加強考核監測。< br />< br />
著作權歸作者所有。
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,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鏈接: https://www.instrument.com.cn/news/20220322/610044.shtml
來源:儀器信息網